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與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於2018年11月16日在珠海橫琴灣酒店會議中心舉行「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簽約儀式,會上雙方簽署了未來三年「澳門青年學者計劃」的合作協議。該計劃擬通過在中醫藥、微電子、月球與行星科學以及智慧城市物聯網等澳門的優勢學科領域,每年選派30名內地青年博士赴澳門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拓寬他們的視野,提高學術水平,努力培養一流的科技人才,推動內地與澳門互利合作,共同促進國家科技和社會經濟發展。
出席簽約儀式的嘉賓包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俞家棟、副司長王明政、人社部留學人員和專家服務中心主任夏文峰、人社部國際合作司(港澳辦)副巡視員何易、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楊紅山、吉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李寶君、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許敖敖、副理事長李銘源、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蕭文鸞以及國內各省市、大學及研究機構的人事處及博管辦負責人等。在簽約儀式上,許敖敖會長與俞家棟司長分別致辭。
許敖敖會長首先回顧了澳門的高等教育與科技發展的歷程,他表示雖然澳門發展高教與科研的歷史不長,但在回歸後澳門政府制定了「科教興澳」的方針,高教和科技快速發展,其標誌性成功是先後有五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澳門建立,成為澳門科技發展的特色與亮點。目前國家正大力倡導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在大灣區建設中,科技是至關重要的引擎。相信在「香江學者計劃」累積的豐富經驗下,在人社部的指導下,在澳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澳門科協和澳門主要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澳門青年學者計劃」必能取得豐碩的成果,爲澳門未來科技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新的科技高地添磚加瓦。
俞家棟司長講話時表示,中國的博士後制度是改革開放的産物,是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發展完善的人才培養制度。實踐證明博士後制度已成爲各地區、各部門科研院所和企業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渠道,博士後研究人員已經成為最活躍、最具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博士後制度發展的生命力在於人才培養的質量,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高博士後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澳門非常重視發展教育和科研,擁有中醫藥、微電子等科研實力很強的特色學科,實施「澳門青年學者計劃」有利於促進內地與澳門的人才合作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合作雙贏,促進澳門科技發展和經濟轉型。今年適逢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明年也是澳門回歸20周年,將以本次協議的簽約為契機,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創新人才,為內地與澳門科技、人才、文化的交流貢獻新的力量。
      「澳門青年學者計劃」將于2019年初啟動,力爭第一批青年學者能在明年赴澳門開展研究工作,爲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

154392292357711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