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大學簡介
澳門大學於1981年成立,前身為私立東亞大學。經過37年的發展,澳門大學在教學、研究和社群服務領域均取得卓越的貢獻,並已發展成為澳門本地區最優秀的國際化、唯一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建校以來,澳門大學已培養數萬名學生,服務於社會各界。
澳門大學現有學生近10,000名,設有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健康科學學院、法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科技學院、中華醫藥研究院、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所、協同創新研究所,以及榮譽學院 ,開辦學士、碩士、博士等約130多個學位課程,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或日語授課。
澳門大學採用國際化管治及管理體系,從全球延攬各地優秀的教員,為學生創造多語言的國際化學習環境。目前已建立一支擁有近600人的國際化優秀師資隊伍,許多教員更在世界著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近年更加大力度招聘高端教員,從全球招聘頂尖學術精英,提升教研質量。
澳門大學一直大力發展科研,近年更明確了向研究型大學轉型的思路,全校教師也明確了創造一流成果的目標,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根據國際論文資料庫ISI Web of Science(WOS)顯示,高端科研論文發表數目由2008年的127篇增至2017年的1400多篇。微電子研究入選國際固態電路會議論文數量最多的前10名大學。在某些領域,如中藥、物聯網等在重要國際會議和核心期刊的論文數量在大中華地區均居領先。在澳門特區政府和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的支持下,澳門大學於2010年11月獲國家批准設立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是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此舉肯定了澳門大學在集成電路和中醫藥領域的卓越成就。
澳門大學也有越來越多的教學人員獲得了全國乃至國際上的認可,分別當選為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葡萄牙科學院院士、美國金屬學會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美國教育研究學會會士、 IEEE系統人機及智能自動學會主席、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等。另外,微電子研究團隊更獲得2010何梁何利基金科學獎以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澳門大學不斷拓展研究領域,包括協助加快提升澳門生物醫藥及健康科學領域的整體水平,以滿足澳門和國家的發展需求。澳門大學還啟動了「澳門學」的研究,使其成為世界學術界公認和理解澳門文化和社會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
澳門大學透過向世界傑出人士頒授榮譽教授或榮譽博士學位, 如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獲國際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James A.Mirrlees教授、莫言教授、Robert C. Merton教授,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文學家金庸等,加強了大學與海內外的聯繫,提升大學的國際聲譽。
為配合澳門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對高質素人才的需要,澳門大學於2014年8月遷入位於廣東省橫琴島、一個沿用澳門法律管轄的全新校園,面積比舊校園約大20倍,佔地約1.09平方公里,可容納至少15,000名學生。現時,澳門大學借鑒了牛津、劍橋、耶魯等世界一流名校的成功經驗,全面轉型為住宿式書院式大學。新校園現設十所住宿式書院,書院與學院制度相輔相成,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本科生可一起學習、競賽、娛樂和生活,並在同儕的激勵與合作之下學習自律管理、自主行動、自我成長,達致全天候、多方位培養人才的目的。
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
1.開創先河: 國家科技部2010年12月1日批准中國第一個中醫藥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澳門誕生。旨在解決制約中華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關鍵理論問題和技術瓶頸——中藥質量與標準。
2.領先平台:圍繞中藥質量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聚焦有效、安全、可控、穩定和臨床的系統性及其關鍵技術群研發,配置最前沿的先進儀器與設備,建成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五個研究中心(有效、安全、穩定、可控、臨床)。
3.優異團隊: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全球招聘,已建立以資深學者為核心、以中青年科研骨干為主力的優異團隊,現有學術研究人員33位(講座教授2位、特聘教授1位、教授3位、副教授17位、助理教授10位),濠江學者和技術人員18位。
4.傑出成果:發表SCI論文1791篇。 其中, 發表在《科學》《自然》及《細胞》子刊及系列雜誌以及IF>5 的論文384篇。縂引用高達26293次(數據來源自:2018年11月28日的 Web of Science)。2017年學術人員年平均發表SCI論文9.9篇。國際著名出版社出版英文 學術專著13部。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榮獲ESI全球TOP 1%學科。
5.國際標準:2012年與美國藥典會共建聯合實驗室,完成十餘個中藥質量標準的制訂,以及美國市場中藥質量評價;2016年與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和醫療保健局共建聯合實驗室,2018年成功完成歐盟委託品種中藥麥冬質量標準制定,現承擔8個中藥質量標準研究。
6.科技獲獎:獲201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12、2014、2016年榮獲澳門自然科學二等獎,2018年澳門科技特別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覆蓋澳門科學技術全部獎項)。2016年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7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7.傑出教育:開創澳門特區生物醫藥研究生培養,首創中華醫藥的全英文教學、涵蓋“應用型碩士-研究型博士-國際聯合培養博士後”的中醫藥和生物醫藥人才培育體系。2010年榮獲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功績勛章。
已畢業500余位優異博士、碩士和博士後,在校博碩士研究生256人。研究生榮獲全國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一等獎4次、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全國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澳門特區研究生科研獎、國際重要會議獎等100餘項。
8.學術合作:與數十個國際著名學府建立長期合作平台,聯合培養高端人才。與北京大學、臺灣大學、香港大學共建了中華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與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多個研究所、劍橋大學、萊頓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多所加州大學等分別建立聯合實驗室。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科技發展,與廣州中醫藥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共建"國家教育部粵港澳中醫藥聯合實驗室"和“國家中醫藥局粵港澳中醫藥創新中心"。與中山大學、香港多所大學共建“粵港澳新藥創製高校聯盟”。
9.產學創新:配合澳門產業多元發展,服務優先發展中醫藥科技產業,與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橫琴共建“北大-澳大中醫藥創新研究院”,習近平主席2018年11月22日親臨視察,與澳大師生親切交談。與海內外著名醫藥集團太極集團共建“中華醫藥創新共同體”,與石藥集團、廣藥集團、香雪集團等聯合共建境內外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
10.科技亮點:依託澳門“一國兩制”優勢,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的扶助下,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中華醫藥創新高地,“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科技亮點,澳門青少年科學普及基地,海內外來賓的參觀熱點。先後接待外國元首、國家主席和副主席、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等領導人、中央部委和各省市領導的參觀考察,接待海內外著名學者、海內外技術培訓研修、澳門青少年參觀和中小學師資培訓上萬人次。
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12月20日視察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科技成果,2018年10月22日親臨視察北大-澳大中醫藥創新研究院,習主席親切鼓勵我們“參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出更大貢獻”。
(數據截止:2018年11月28日)
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網站地址:https://sklqrcm.um.edu.mo/?lang=zh-hant
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
經國家科技部及澳門特區政府批准,澳大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AMSV)於2011年正式落成。實驗室受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和澳門大學的財政資助。成立實驗室的目的是要在符合國家和國際標準下,發展先進的模擬及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和系統領域的研究,並建立出色的研發平台。實驗室重點開展各種電子系統的尖端研究項目,包括數據轉換和信號處理、無線通信、生物醫學工程、電源管理等各種集成電路。
習近平主席考察澳門大學並了解微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發展
實驗室各研究組積極實行芯片設計創新,投片及測試並取得優異的成績。2011至2017年共發表163篇國際期刊及165篇國際會議論文;7份書本或書中章節,共獲批28項專利。
按前沿芯片成果於芯片奧林匹克與我國頂級學術機構的比較
根據美國三藩市舉行的「芯片奧林匹克」,於芯片領域最頂級的IEEE國際固態電路ISSCC年度峰會的論文發佈,2011到2019年內共獲得33篇論文收錄發表,於2017年發表6篇, 2018年發表7篇,並將於2019年發表8論文。只計算首名作者,從2017與2018的論文發布數量來看,實驗室分別位於世界第三及第五、中港澳地區名列第一。
於芯片奧林匹克ISSCC2018師生團隊合影
實驗室現時有包括1名講座教授、1名訪問教授、1名教授、5名副教授、7名助理教授、3名講師(澳大濠江學者)。其他流動研究人員包括1名訪問學者、9名博士後研究員及15名研究助理。現有43名博士生、57名碩士生及15名本科生(畢業設計)在實驗室進行論文研究。另外,實驗室亦包括1名產業化及業界合作行政入員,和7名行政及技術支援人員。
澳門大學微電子研究至今已培育24名微電子博士,並獲相關領域的世界頂尖機構聘任,把尖端研究應用在高科技微電子領域上。除獲聘擔任澳大教授、助理教授及澳大濠江學者等教職外,澳大微電子博士生獲世界頂尖集成電路如新思科技(Synopsys)、高通(Qualcomm)、 芯科科技(Silicon Labs)、美滿電子科技(Marvell)、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華爲(Huawei)、晶門科技(Solomon Systech)、聯發科(Mediatek)及中國科學院等業界知名企業及機構聘任。
實驗室迄今共取得了50個國際性或全國性重要獎勵,爲澳門首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首届澳門科學技術特別獎,澳門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8項,澳門商業大獎2項(2013科研成就金獎和2014創新卓越獎),澳門特區政府功績獎3項。IEEE SSCS和CASS全球最佳分會獎項,ISSCC遠東傑出論文獎,ISSCC“芯片奧林匹克”絲綢之路獎2項,IEEE SSCS博士生成就獎5項等。實驗室現有1名葡萄牙科學院通訊院士(於里斯本),1名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家,3名IEEE會士及1名IET會士。
技術轉化,把研發成果產業化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對社會貢獻的重要一環。為推動相關工作,實驗室在2016年2月內部成立了專責的技術轉化部門,讓實驗室成果可以轉化爲對國家相關行業有貢獻的技術及商品。在部門成立至今的短時間內,我們已取得顯著的成果,實驗室已經與多個相關領域的大學研究團隊及業界簽訂協議及備忘錄,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透過合作項目輸出實驗室研發技術,協助企業解決難題。具代表性的合作企業夥伴如深圳海思半導體、珠海全志科技、廣州安凱、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等粵港澳大灣區內指標公司。
爲澳門首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實驗室首個澳門科學技術獎
未來延續已取得的技術轉化成果和配合國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的相關政策,實驗室計劃加大在這方面的投入,建立與周邊城市的合作平台,促進中國在芯片設計領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
實驗室亦邀請國內外知名權威學者組成學術委員會, 並舉辦學術委員會會議,吸納專家委員對實驗室的建議。
本實驗室將有效地鞏固專注及特色發展的模擬及混合信號核心電路創新設計與技術,以系統設計、電路優化、測試及高度集成的國際高水平爲目標,繼續實現研究的前沿性和領先性,持續擴展及增强人力資源、人材培養和團隊建設,加强産學研合作,以技術領先、研究成果專利化、實驗條件達工業化水平、人材受國際關注、成果産品化爲特徵,建立有效和適度的産學研互動的良性循環,實現國家標準的芯片研發並致力通過合作或直接參加國家級項目,促進我國在模擬及混合信號芯片設計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智慧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SKL-IoTSC)以「城市發展為主線,基礎研究為支撐,人才培養為平台,示範應用為特徵」積極探索「澳門方案」;實現物物互聯、網網相通、立足灣區、輻射帶路的物聯網模塊深度融合,建設以人為本的「物聯網+」澳門智慧城市。物聯網的一大特色是通過網絡對嵌入了傳感器和控制器的物理對象進行連接,從而大大提高物理世界和計算系統之間的有效集成。通過對大量物理對象實時狀態和控制信息(統稱為物聯網數據)的感知、交互、共享以及融合和分析,物聯網應用可以讓物理世界變得更加智能,實現人與物以及物與物之間的對話和交流。SKL-IoTSC就物聯網中大規模異構的三元人機物對象開展基礎科學理論研究,建設立足澳門、突破發展瓶頸、營造具有全局性的智慧城市生態系統。
目前國內外有關智慧城市物聯網的研究尚未成熟,面臨著巨大挑戰與重重困難;物聯網平台的建設尚屬起步,而智慧城市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亦有待突破。高精度、低功耗、多模態的傳感技術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物聯網大數據結構複雜、種類繁多,具分散性、多樣性和複雜性;被局限於各自獨立網絡中的大量數據需要在異構網絡間高效地傳算;缺少大數據平台進行數據處理、融合和共享的整合等等。為此,SKL-IoTSC 立足於新的高度和戰略佈局,充分發揮澳門大學相關科研團隊的優勢,應運這一世紀挑戰,著手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的突破。
SKL-IoTSC與相關研究機構密切合作、強強聯合;引領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支撐一流科研的國際水準;持續產出國際學術界公認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原創成果;實現創新驅動,致力促進澳門智慧城市的持續發展。而示範應用則是SKL-IoTSC的另一特色及核心價值,將於以下5大方向配合澳門智慧城市的定位,從而成為經濟社會綠色、智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
1.智能傳感與網路通信
o IoT網絡結構與安全模型;
o 支持物聯網及車聯網通信的5G系統研究與設計;
o 傳感數據收集的關鍵技術研究。
2.城市大數據與智能技術
o「智慧澳門」之深度知識圖譜平台構建;
o 智慧城市人-機-物邏輯感知與融合;
o 高穩定性智能移動互聯網服務;
o 社交網絡中的在線事件提取模型;
o 跨城市景點推薦技術。
3.智慧能源物聯網
o 能源與環境的多維深度感知;
o 能源物聯網通訊及大數據分析;
o 分布式資源運行與規劃;
o 基於物聯網的綜合能源市場。
4.基於物聯網的智慧交通
o 構建多維的智能交通系統模型和體系架構;
o 多型電動車在都市環境下的充電站運行規劃;
o 自動駕駛模式對政策和社會的影響。
5.城市公共安全監控和災害防治
o 基於物聯網的城市基礎設施(大型建筑與機電設備)健康監測;
o 基於物聯網的智能社區、城市的安全和邊界監控,和災害防治;
o 基于机器視覺的移動式机器人監控系統;
o 開放互聯城市安全監控雲平台。
SKL-IoTSC具有實力雄厚的科研團隊,主要學術骨幹均有較深厚的科研實力並獲得國家和國際的榮譽及高度認可,包括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會士、千人計畫入選者、973專案首席科學家、教育部頒發的自然科學一等獎等;成員成果磊磊,獲得多項國家和地區級的科技獎項、獲得和在申請中的專利有數十項、在國際權威期刊和會議上發表有影響力的論文達一千多篇,在重大國際會議上榮獲最佳論文獎二十多次。同時,SKL-IoTSC更肩負著為澳門培育優才及貢獻社會的艱鉅任務。每年欲培養高質素的博士後研究員、博士與碩士達數十名,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增長提供有力的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將技術/專利有效轉移至智慧城市的示範應用產業,將研發成果商業化,產生顯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為未來澳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乃至國際的智慧城市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歡迎大家諮詢,電話:8822 4600或遊覽網址:https://skliotsc.um.edu.mo/